產品列表 / products
“我不是來講話的,是來聽意見的。”這是媒體報道北京市人代會朝陽區(qū)代表團審議現(xiàn)場,前來旁聽的北京市市長王安順開口說的*句話。
在本次北京市人代會上,歷經至少三稿修改的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(草案)》(下稱條例草案)終于提交大會進行審議。這也是13年來,北京市人代會*次行使立法權,王安順評價其意義“非同一般”。
“空氣污染是大的民生問題。”王安順說,人的生存無非依靠三個重要的基本要素:陽光、空氣、水,而現(xiàn)在空氣和水都受到污染,“陽光我看因為空氣和水被污染也變得不那么明亮了”。他說,空氣污染問題是民生問題,也是經濟問題、社會問題,還是政治問題——包括國內和問題。
針對空氣污染的治理,國務院于去年9月10日發(fā)布了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其中明確要求:到2017年,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/立方米。
王安順回憶,自己當時帶著壯士斷腕的決心簽訂了這份“生死狀”:“如果空氣污染(治理目標)到2017年實現(xiàn)不了,領導說了既是句玩笑話,也是句分量很重的話,‘提頭來見’。”
國務院計劃公布8天后,北京市發(fā)布了《2013-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》,提出了具體的行動目標,并分解為84項具體工程。在此背景下,即將出臺的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》將成為北京市政府未來幾年中一系列治污減排行動的法律依據(jù),其使命不可謂不重大。
北京市去年的優(yōu)良天數(shù)不及全年天數(shù)的一半,全市PM2.5年均濃度超國標1.56倍,形勢十分嚴峻。而2014年還將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(zhàn):秋天,亞太經合組織(APEC)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北京召開。
“領導見了面就反復問一件事: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,你能不能保證空氣質量沒問題?我說能。”王安順說到這兒,底下的代表們轟然笑起來。“你不能也得能啊。”
北京治理PM2.5投入將高達7600億元。有報道說治理PM2.5北京需要投入上萬億元。對此,北京市長王安順信心十足:“為了到2017年能夠天藍、水清、地綠,我看一萬億元值得。因為這是為民生,還大家基本的生存條件,陽光、空氣、水,這就是政府要投資干的事。”
上萬億來治理污染!這恐怕是迄今為止,世界上單一城市大的治污投入。2013年北京財政收入3661.1億元 同比增長10.4%。每年數(shù)以千億的財政收入,應該是北京市長敢向國務院立“生死狀”的底氣,也是北京市敢投上萬億來治理污染的大保證。20多年前的1990年,全北京的財政收入不足百億,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(fā)展,北京累計財政收入不過2萬億!然而現(xiàn)在卻需要上萬億來治理PM2.5,效果如何絕不是拍拍胸脯那么輕松,其他的污染治理和民生欠帳恐怕也是一個驚人的數(shù)字,不知道官員們是否反思過這種經濟發(fā)展模式?是否算過這筆經濟帳?
北京一直在尋找PM2.5形成的原因,據(jù)說機動車、燃煤、工業(yè)污染和揚塵是北京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:2012年,北京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,機動車保有量520萬輛(尚不包括上百萬輛的外地車);全市燃煤總量2300萬噸,汽柴油消費總量達到630萬噸;全市建筑施工面積高達1.9億平方米,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。
在北京遭遇嚴重污染的同時,北京周邊城市,如石家莊、保定、邢臺等城市的空氣質量也長期處于重度污染狀態(tài),北京上萬億的投入究竟能否換來天藍、水清、地綠?對于未來的治理效果市長是否比常人樂觀?